佛家講求煉化精氣神,順出生人,逆回成仙。注重靈魂的培養與心性的昇華!氣聚則生而有,氣散則死而無。
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一切生命現象均被視為氣活動的結果。這就是晉代葛洪在《抱樸子》中所說的人在氣中,氣在人中,自天地至於萬物,無不賴以生者 也作為中國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養生學也持有類似的觀點,認為氣是一種極微小而且處在活動狀態的精微物質,它構成並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全過 程。
一個人的身心若能夠在絕對靜止的狀態中,內無思慮妄想憂悲苦惱的打擾;外無動作勞力勉強的加行,不昏味、不意亂神迷地順其自然的呼吸,過了一個晝夜的時 間,所有體能的精力和氣力,便自然而然地恢復到充盈的原來狀態,猶如太陽系統各大行星在一週期恢復相同的相對位置。如果能夠在這種恢復原來充盈狀態的時 候,在某一刹那之間,呼吸往來的氣機,也就自然地須臾止息,達到飽和的程度。此時如能持盈保泰;,配合心理上真正的平靜清虛,便可真正做到;煉 精化氣、練氣化神的功效了。專心一志,利用呼吸的屈伸起伏,以求達到與天地精神相往來
然而,佛教音樂則被認為是清淨心靈,顯露自然純良的一種方式。佛教作為宗教,音樂作為藝術。二者結合其音清新典雅,超凡脫俗,其韻幽遠深長,唱者身心合一,物我兩忘;聞者,胸襟豁然,神遊情動,使人意念淨化,於嫋嫋音聲中細細體味人生真諦。
標題 創建日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