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九八八年贏得萊比錫巴赫國際比賽大提琴組冠軍以來,馬克·柯貝(Marc Coppey)便以獨奏家、室內樂手和音樂教師等多重身份活躍於音樂界,但他總是以“我是大提琴演奏者”這句話來為他豐富多元的音樂生涯下註腳。他帶著大提琴旅行,這是他肢體的延伸和心靈深沉聲音的再現,兩者融合為一,行過高峰幽谷,共度低蕩與喜悅的時刻。透過它,演奏者反復詰問自己,然後對聽者殷殷訴說、娓娓道來。
馬克·柯貝出生於法國東部城市斯特拉斯堡,並在斯特拉斯堡音樂學院學習大提琴,隨後就讀于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、美國印地安那大學伯明頓分校。曾師從二十世紀著名法國大提琴大師讓·德普拉斯·菲利浦·穆勒。馬克·柯貝涉獵廣泛,他尤其醉心於室內樂的演奏,他與斯蒂芬·卡瓦柯維奇、尼古拉斯·安格裡希、蜜雪兒·比諾夫、奥古斯丁·杜梅、艾瑪努爾·帕胡等國際演奏大師都有長期的演出合作。此外,他對當代音樂的開拓非常熱衷,史尼特克(Alfred Schnittke)、奧爾巴哈(Lena Auerbach)、曼陀瓦尼(Bruno Mantovani)、蒙塔貝提(Eric Montalbetti)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在他的保留曲目中幾乎與經典作品的品質相同。
聽古典音樂多年,愈覺得在音樂裡聽到的是人,而不只是樂譜上的音符與樂句,不同的呼吸、斷句愈加顯露出一個演奏者的性格和氣質。該專輯曲目全是選自經典的歌劇與電影音樂,比如,經典歌劇《鬥牛士之歌》和《塞圭地拉舞曲》選自《比才:卡門》,莫札特的 《費加羅的婚禮》之第11曲《愛情的煩惱》,及其他經典電影音樂,如 《辛德勒的名單》主題曲,泰坦尼克號》主題曲-《我心永恆》等等,既古典又當代,厚重又輕盈。馬克·柯貝有種獨特的魅力,聽他的演奏,彷佛跟他面對面談話,掌控全域的霸氣中不失悲憫與童真,低眉回首之間又透露出不妥協的堅毅氣質。他對音樂的內觀(Insight)也是如此,在透析整體結構的前提下,添上適度的色彩與歌唱性。馬克是一個站在過去前瞻未來的人,這也是他可貴的地方,陰鬱又光芒閃爍,或許他不是最通俗的大提琴家,但他的重要性在今天的樂壇絕對獨樹一幟。
標題 創建日期